隨著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,人們在車內的時間日益增長,汽車內的空氣質量愈發受到關注。新車內飾材料、腳墊、座套等釋放的甲醛,在狹小的車內空間積聚,嚴重威脅駕乘人員健康。掌握科學有效的汽車內去甲醛方法,是打造清新健康駕乘環境的關鍵。
通風換氣:基礎且高效
通風是汽車內去除甲醛最直接、最基礎的方法。在新車購入后的前幾個月,應抓住一切機會通風 。日常停車時,若環境安全,可將車窗留出一定縫隙,保持空氣流通,讓甲醛持續排出。車輛行駛過程中,打開車窗通風,或開啟外循環模式,使車外新鮮空氣進入車內,置換含有甲醛的污濁空氣。尤其在天氣晴朗、溫度適宜時,開窗通風效果更佳。若遇到高溫天氣,可先打開車門、車窗通風幾分鐘,降低車內溫度,同時加速甲醛揮發,再啟動車輛行駛,持續通風換氣。此外,停車后不要立即關閉車窗,稍作停留,讓車內殘留的甲醛進一步排出。
物理吸附:持續凈化空氣
物理吸附材料能持續吸附車內甲醛。活性炭包是常用選擇,因其內部孔隙豐富,具有強大的吸附能力 。可在車內各個角落放置活性炭包,如座椅下方、后備箱、手套箱等,每 1 - 2 平方米放置 1 - 2 包,每隔 15 - 30 天拿到太陽下暴曬,恢復吸附活性,3 - 4 個月徹底更換,防止吸附飽和后二次釋放甲醛。除活性炭外,竹炭包也有不錯的吸附效果,且在潮濕環境中比普通活性炭更耐用,適合放置在容易受潮的后備箱。甲醛吸附盒造型多樣,不占空間,可放在儀表盤、杯架等位置,持續吸附甲醛。此外,車載空氣凈化器也是物理吸附的有效工具,選擇帶有高效 HEPA 濾網和活性炭濾網的產品,根據汽車空間大小選擇合適的 CADR 值(潔凈空氣輸出比率),一般小型汽車選擇 CADR 值≥30m3/h 的機型即可,它能在車輛行駛或停放時持續凈化空氣,過濾甲醛等污染物,但需定期更換濾網,通常 3 - 6 個月更換一次。
化學分解:從源頭減少甲醛
化學分解法可從根源降低甲醛含量。光觸媒類甲醛清除劑以納米級二氧化鈦為主要成分,在紫外線或特定波長可見光照射下,能產生強氧化性自由基,將甲醛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。使用時,將光觸媒溶液均勻噴涂在車內座椅、儀表盤、頂棚等表面,形成催化膜,只要有光照就能持續發揮作用。不過,在噴涂時要注意均勻覆蓋,避免遺漏,且確保車內有一定光照條件,否則會影響分解效果。氨基類甲醛清除劑能與甲醛發生化學反應,生成穩定無害的化合物,可將其噴涂在人造皮革、塑料內飾等甲醛釋放源表面,抑制甲醛揮發。使用化學分解產品前,務必在車內不顯眼處進行局部測試,觀察 24 - 48 小時,確認無變色、腐蝕等不良反應后再大面積使用,操作時做好防護,避免與皮膚、口鼻接觸,噴涂后加強通風,加速殘留物質排出。
高溫暴曬與降溫結合:加速甲醛揮發
甲醛的釋放速度受溫度影響,高溫環境下甲醛釋放加速。可利用這一特性,在安全且合適的情況下,將車輛停放在陽光下暴曬 。但要注意,暴曬時間不宜過長,避免因高溫導致內飾老化、變形,每次暴曬 1 - 2 小時即可,之后打開車門、車窗通風,讓揮發的甲醛排出車外。若在夏季行車,可先啟動車輛,打開空調制冷,同時開啟外循環模式,降低車內溫度的同時,將含有甲醛的熱空氣排出。也可使用遮陽擋,減少陽光直射,避免車內溫度過高,同時配合通風,既能加速甲醛釋放,又能保護內飾。
綠色植物輔助:美化與凈化兼具
部分小型綠植可放置在車內,輔助凈化空氣。如虎尾蘭、綠蘿等,它們能通過葉片表面吸附、氣孔吸收,以及體內的生理代謝過程,去除部分甲醛 。但由于車內空間有限,且光照、通風條件特殊,放置的植物數量不宜過多,1 - 2 盆小型盆栽即可,且要選擇淺盆、輕便的花盆,避免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傾倒。同時,要定期澆水、擦拭葉片,保持植物健康生長,確保其凈化活性。不過需注意,植物的凈化能力相對較弱,僅能作為輔助手段,不能替代其他主要除醛方法。
源頭控制:減少甲醛產生
從源頭控制甲醛至關重要。在選購汽車時,優先選擇采用環保內飾材料的車型,查看車輛的環保檢測報告,了解內飾材料是否符合相關環保標準 。購買新車后,盡量不使用非必要的汽車裝飾品,如劣質腳墊、座套等,若使用,需選擇環保材質、通過質量檢測的產品,并在使用前通風晾曬,減少其自身釋放的甲醛。定期對車內進行清潔,用濕抹布擦拭座椅、儀表盤等內飾表面,減少灰塵吸附的甲醛,同時保持車內干燥,避免因潮濕導致甲醛釋放量增加。
去除汽車內甲醛需要多種方法協同使用,從通風、吸附、分解到源頭控制,多管齊下。持續關注車內空氣質量,定期檢測甲醛濃度,發現問題及時處理,才能為駕乘人員營造一個清新、健康的車內環境。